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老法師看盤:謹慎應對間隙性交易行情

    2010-09-19 10:48:10

      雖然時間越來越臨近中秋國慶的喜慶節(jié)日,然而A股市場卻并非一片喜慶。滬指本周連收四陰,周跌幅2.42%,空頭也連續(xù)兩日威脅多頭最重要的防線60日均線。由于假日因素,接下來的幾個交易日被切割得十分零碎,堪稱史上最零碎的交易日,投資者又將面臨持股過節(jié)還是持幣過節(jié)的選擇,還是來聽聽道達的精彩觀點吧。

    大盤將作方向性選擇

            每日經濟新聞  (以下簡稱NBD):本周大盤走得差勁啊,是不是久盤必跌現象正在發(fā)生。

            道達:這周市場走勢表面上看是諸多消息面因素在左右市場;但從本質上看,我認為市場下跌有其內在邏輯,一是長假臨近,為了規(guī)避不確定性因素,部分資金先落袋為安,加上新股密集發(fā)行,市場資金面更趨于緊張;二是中小盤股整體漲幅確實夠大,客觀上也需要修正。三是大盤股盡管價格便宜,但是作為強周期類行業(yè),在經濟結構轉型背景下,其以往的業(yè)績增長恐怕難以維持,市場對于其存分歧。

            周四、周五滬指都一度考驗60日均線,應該說60日均線是當前多頭最后一道心理防線,多頭已經處于非常危機的時刻,大盤運行方式存在由震蕩模式演化為探底模式的可能,多頭若再不奮起抵抗,恐怕真要繳械投降了。

            NBD:但是恒生H股指數還繼續(xù)上漲啊,這會否帶動A股上漲呢?

            道達:由于恒生H股指數仍然在上漲,因此不排除到一定時候A股出現跟漲的可能,這也算是多頭手里的一張牌吧。

            不過,從本周相關AH股的聯動來看,即使A股中的大盤藍籌股出現跟漲,可能在大盤股中也會出現二八分化,大盤股中符合經濟轉型方向類股受關注。因為主力資金依然在新經濟板塊中尋找機會,仍然沒有將戰(zhàn)略目標轉移到傳統(tǒng)周期類股票上。從這個角度分析,當前中小盤股在調整充分后,仍然存在機會。

    控制倉位規(guī)避不確定性

            NBD:下周僅有兩個交易日就是中秋,隨后再交易4天又是國慶,面對如此零碎的交易日,操作上雜辦?

            道達:前面提到多頭已處危機時刻,也可以看出目前市場距離變盤的時間很近了。而且從一般反彈的時間周期來看,一般就是3個月,從7月反彈以來,時間上已經接近3個月了,如果多頭再不奮起反擊,反彈有面臨結束,展開探底走勢風險。

            當然如果多頭即使展開反擊又另當別論。值得一提的是,我發(fā)現,其實面對長假,部分多頭機構們在期貨上開始了套期保值的布局。截至昨日,10月股指期貨合約的前20名持倉者中,空單高出多單3000手,遠遠高出一般情況下的規(guī)模。其實不能僅僅單純理解為是機構都看空,而可能是機構們在現貨市場持有多單,為了對沖假日后下跌的風險而布下的套保盤。

            在當前市場比較復雜,再加上長假不確定性因素增加等背景之下,操作上,我認為還是謹慎點好,將倉位降低到自己能夠承受的倉位為宜,至少應該降到5成以下吧。

            NBD:上周你提到創(chuàng)業(yè)板有升溫跡象,然而本周并未延續(xù)強勢。

            道達:在市場整體溫度下降,加上10月原始股解禁壓力下,創(chuàng)業(yè)板最終未能延續(xù)強勢。當然對于創(chuàng)業(yè)板股來說,其實也出現了分化,有的逆勢走強,大部分順勢下跌。對于有的股票來說,原始股東獲利豐厚后,如果他們覺得股票成長性不高,在解禁后確實存在拋售壓力,應該回避。而對于一些成長性好的股票,原始股東未必會賣出,會繼續(xù)長期投資,獲取長期收益,盤中的回落反而成為資金買入機會,這可能就是部分股票反而走強的邏輯,因此對于連續(xù)走強的個股反而值得關注。這里不妨舉一個事實,中小板的華蘭生物從2005年到如今,復權下來,股價增長100倍,如果能夠找到這樣的好股,并長線持有,誰又能說這不是一個經典的成功投資案例呢?

            百萬資金操作:無操作計劃。

            股票池操作:無操作計劃。

            道達郵箱:daoda@263.net

            本手記不構成任何操作建議,入市風險自擔。  每經記者  鄭建超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聯系電話:021-60900099轉68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無錫:15152247316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