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4 01:05:57
(《經濟參考報》5月3日)
據(jù)wind統(tǒng)計,上市公司中不分紅的“鐵公雞”隊伍正以驚人的速度擴編。相較于2009年度近3883億元的累計分紅總額,2010年度這一數(shù)據(jù)直降80.38%,僅為762億元。在這些上市公司“鐵公雞”中,房地產業(yè)上市公司全行業(yè)股利支付率連續(xù)多年墊底。根據(jù)年報數(shù)據(jù),2010年度119家房地產業(yè)上市公司僅有7家虧損,而其余112家盈利的公司中只有54家分紅。其中2002年至2010年連續(xù)多年累計分紅總額為“零”的共有32家。即便是多年累計凈利潤為正值的一些上市公司,也沒有給投資者現(xiàn)金分紅回報。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融資、發(fā)展,股民購買上市公司股票的目的則是為了投資、賺錢。這里面的道理很簡單,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是互惠互利的關系,投資者投資上市公司就是為了得到一定的回報,否則干嗎去買股票?
近10年來,房地產市場十分紅火,房價翻著倍地增長,還造就了不少房地產大亨,這說明房地產上市公司從來“不差錢”,但為何對廣大的投資者卻如此吝嗇?
據(jù)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介紹,“目前上市公司主動分紅的意識不足,即使是分紅也多是為了下一步的融資計劃,‘重融資,輕回報’成為較普遍的現(xiàn)象?!?/p>
一些上市公司在達到上市的目的之后,以種種理由“拒絕”向投資者分紅,顯示出這些公司上市的目的不純。對這些“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該如何管理和規(guī)范?作為證券管理層,是否該對那些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有一些政策性的約束或懲罰?不然的話,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又該如何保護?
作為上市公司,既然體面地上市了,就要有上市的“形象”和“風度”,就應該積極給予眾多投資者以應有的回報,哪怕分紅不多,也是一種姿態(tài)、一種信譽、一種責任。如果上市后只知道自己“圈錢”,卻不知道回報投資者,這樣的失信上市公司就不配繼續(xù)在股市里生存和發(fā)展。此外,對這種連續(xù)多年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我們的管理層也不能不管不問,任由其在股市里 “樂逍遙”,必須采取點硬性的措施,強制這些公司“出血”。
筆者以為,上市公司一毛不拔是對投資者利益的漠視,也是對市場規(guī)則和信譽的破壞。對于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理當強力“問責”。比如,是不是該對一些“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予以曝光“點名”?是不是該對一些長期“一毛不拔”的上市公司給予一定期限的停牌處罰?甚至不排除強制他們放點“血”等等。絕不能讓一些“鐵公雞”式的上市公司持無所謂的態(tài)度,厚著臉皮在股市中繼續(xù)“濫竽充數(shù)”。如此下去,受到傷害的不光是眾多投資者,對市場秩序和市場道義也是一種極大的損害。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