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jīng)網(wǎng) 2011-06-03 16:35:06
在張柏芝這次事件完全暴露出輿論的問題,輿論暴力在披著公共利益的外衣下大行其道,以揭露明星隱私為手段,這招很靈,直接搔動公眾窺私欲,來得準,所向披靡,至于無辜者生活破碎,尊嚴不保那才是無關痛癢的事,直至公眾飯前飯后都笑彎了腰,讓公眾癢起來才是硬道理。輿論已無倫理可言,只有丑惡四處裸奔。
三年前,因與緋聞男友陳冠希的親密照片,張柏芝衣不蔽體被公眾圍觀了一遍,網(wǎng)民一片沸騰,特別是那些窺私者、獵艷色情愛好者更是狂歡了一把。最終這次隱私泄秘事件徹徹底底變成全國掃黃行動,甚至有人因傳播色情遭遇刑罰。
輿論已跳出事件本身的范圍,演變成色情傳播,播及之廣影響之深,對事件中人張柏芝,對受影響的人——青少年,已完全變成暴力事件。
類似的事件正在發(fā)生,并發(fā)生在同一事件人身上——張柏芝,引導火線則是三年前另一主角——陳冠希。
還是照片惹的禍,不過這一次照片升級成3D版。5月18日,香港媒體報料,5月8日,張柏芝在參加完范范黑人婚禮后回港途中巧遇陳冠希,報道稱,張柏芝還主動與陳打招呼,兩人熱聊,張柏芝拍照合影留戀。
如果輿論僅把焦點放在這條八卦也就算了,不管是拍了沒拍,只是增加了大家飯后一個段子,還不到關乎痛癢的地步。
但媒體并不滿于此,大量記者站在道德高處,直接繞開事件真假,而沖向道德批判。
特別是陳冠希親口承認有合照一事后,輿論更撒了歡,不肯留半點空隙,甚至已經(jīng)不再計較合照真假,直接口中布箭,整裝待發(fā)。
大陸、香港、臺灣,幾乎所有媒體的娛樂版編輯都不肯漏掉“張柏芝”這個關鍵詞。至5月30日大嘴查小欣大爆料之后,事件已經(jīng)超出謝霆鋒張柏芝兩人預料。
5月30日,香港媒體人查小欣,這位自稱是謝家一家人朋友的電臺主持人把張柏芝謝霆鋒當成菜來爆炒,當成壓軸節(jié)目獻給廣大觀眾。
NextPage
人們正在熱心討論謝霆峰的家務事,而來源都會從查小欣這里找到出處。查小欣說,謝霆鋒已經(jīng)向張柏芝提出分居,并且,謝張兩人在金像獎之前感情就出現(xiàn)了問題,只不過為了各方面的原因才在公眾面前繼續(xù)恩愛。
查小欣言辭中很替謝霆鋒不值,稱柏芝為了小事經(jīng)常跟謝霆鋒吵鬧。為了小孩,霆鋒都息事寧人,把錢轉給柏芝,更加成立基金,唯一受益人也是柏芝。
所有非議全涌向張柏芝。雖然我們看不出兩口子事事非非,謝張兩人也不愿面對傳媒,聽其言觀其行,我們且看看當事人是怎么做的。
同日,即5月30日,謝霆鋒發(fā)聲明,從來沒有向張柏芝發(fā)律師信要求分居。顯然,謝霆鋒在通過這種方式保護家人。
兩人閉口不接受采訪,各自專心各自劇組工作。另一方面,查小欣通過非公開方面向媒介表示,上述爆料從未采訪當事人。
很明確,當事人打定主意,通過專心工作,重新回到各自生活,但輿論洶涌而出,毫無罷手跡象。6月2日,又有知情人爆料謝霆鋒將回港簽結婚書,時間甚至精確至6月6日。
是否兩個最終離婚收場,輿論才能收手?非也,如果離婚,那只是媒體一則頭條新聞而已,輿論接下去會來個360度解讀。直至人們對兩個名字生厭而止,隨后再去尋找下一個焦點。
說到底,輿論只是為取悅公眾,滿足公眾參與的幻想而賣力炒作而已。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在沒有娛樂的時候,制作血淋淋的鏡頭“做”出事件,然后賣給公眾看,總有人買帳,哪怕只是為大腸蠕動一下通通便而已。有需求的時候,輿論不余遺力,沒有需求的時候,輿論“制作”需求,一邊對無辜者金剛怒目,舉著公共利益的屠刀奮力殺戳,一邊又低眉順眼,端出熱乎乎的血色大餐,討好各路公眾。天天說娛樂新聞,實則是娛樂匱乏,無新聞可娛樂。
于是,輿論暴力在披著公共利益的外衣下大行其道,以揭露明星隱私為手段,這招很靈,直接搔動公眾窺私欲,來得準,所向披靡,至于無辜者生活破碎,尊嚴不保那才是無關痛癢的事,直至公眾飯前飯后都笑彎了腰,讓公眾癢起來才是硬道理。輿論已無倫理可言,只有丑惡四處裸奔。
張柏芝與謝霆鋒確系公眾人物,但公眾不該忘記他們因“生產(chǎn)”公共產(chǎn)品——電影、電視、歌曲等才成為公眾,他們的公眾意義只有在作品之下才有意義,公眾參與范圍也只應回到這一本源,回到這些公共產(chǎn)品。在這件事上,輿論應進行深刻反省,因為說不定它的利刃會傷到大笑不止的你、記者、編輯和千千萬萬個我們。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