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每日經濟新聞
    IPO

    每經網首頁 > IPO > 正文

    大宗商品價格出現(xiàn)結構性分化

    上海證券報 2012-08-23 08:53:40

     

    今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分化明顯

    受到歐債危機陰霾籠罩、地緣政治緊張以及極端災害天氣影響,今年以來大宗商品主要品種價格走勢分化,呈現(xiàn)出明顯的結構性差異化特點。這種差異化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在大宗商品價格整體走勢震蕩下行同時,糧食、原油等產品價格卻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上漲。

    今年上半年,全球實體經濟普遍減速,部分地區(qū)國家甚至出現(xiàn)經濟停滯與衰退,中國出口環(huán)境顯著惡化。據(jù)統(tǒng)計,1—7月份全國出口總值同比增長7.8%,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15.6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出口增速則由6月份的11.3%,急劇下滑至1%。出口增速遭遇“急凍”,直接拖累了制造業(yè)增長。7月份全國工業(yè)增加值同比增幅僅為9.2%,創(chuàng)下2009年5月以來的最低紀錄。這就使得大宗商品需求乏力。

    受其影響,今年以來中國大宗商品價格指數(shù)(CCPI)先揚后抑,震蕩走低。據(jù)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測算,6月份 CCPI價格指數(shù)比年初下降5.8%,同比下降4.9%。進入7月份后,大宗商品價格指數(shù)繼續(xù)下滑,環(huán)比下降1.52%,同比下降8.69%。

    重要大宗商品中,與去年同期比較,礦產類降幅最大,下降19%;其次為橡膠類,下降17%;有色類下降將近17%,鋼鐵類下降13%。從國內銷售價格來看,7、8月份天然橡膠銷區(qū)價格逼近21000元/噸,上海期貨螺紋鋼噸價連續(xù)擊穿4000元與3800元兩個整數(shù)關口,均比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因為世界玉米、大豆、小麥主產國,美國、巴西、俄羅斯等國遭遇嚴重旱災,引發(fā)全球糧價飆升。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大豆、玉米價格漲幅30%—50%,均接近或突破歷史最高水平。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所發(fā)布的涵蓋55種食品的價格指數(shù),在7月份上漲了6.2%,是2009年11月以來的最高漲幅。與此同時,一度因為歐債危機惡化而大幅跌落的石油價格,也從80美元/桶下方大幅反彈至8月下旬的97美元/桶,幾個月內漲幅超過2成。

    后市行情繼續(xù)其價格分化走勢

    今后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如何?一般而言,還將延續(xù)其分化走勢。

    1.下半年經貿形勢仍不樂觀,金屬、礦石、橡膠等價格或許進一步探底。

    進入下半年以來,中國經貿形勢仍不樂觀。7月份投資、生產、消費、出口等主要經濟數(shù)據(jù)均弱于預期,尤其是出口增速急劇回落,房地產投資呈現(xiàn)下降。據(jù)此分析,7月份GDP增速或許已經“破7”。如果8、9月份繼續(xù)這一態(tài)勢,三季度GDP增速勢必低于7.5%的增長目標。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不久后歐元區(qū)真的解體,引發(fā)中國出口增速進一步下滑,甚至出現(xiàn)月度負增長局面,宏觀經濟下行壓力一定加大。目前來看,雖然這種極端情況不是一定發(fā)生,但卻具有較大可能。

    這主要是因為歐元區(qū)國家負債太多,風險還在擴散,尤其是缺乏救助資金。因此,希臘等高風險國家或許率先退出歐元區(qū),并向西班牙、意大利等其他國家擴散,由此拉開歐元區(qū)解體序幕。除非歐元區(qū)國家取得共識,由歐洲央行大規(guī)模購買國債。否則,一旦這種局面真的出現(xiàn),與實體經濟需求更為密切的金屬、礦石、煤炭、橡膠等大宗商品價格將會遭遇最后一擊,出現(xiàn)新的探底。當然,上述商品價格新的下探,也就意味著利空出盡,開始真正觸底,距離全面反彈已經不遠。

    2.地緣政治關系緊張,推高石油風險溢價。

    繼歐債危機陰霾籠罩之后,今年以來地緣政治關系更為緊張,尤其是戰(zhàn)爭風險增加。目前海灣局勢陰云密布,敘利亞動蕩不安,南海也有緊張氣氛。由于生物能源、可再生能源推廣,近海石油開采增加,以及油頁巖技術發(fā)展提高天然氣供給,美國對中東的石油依賴度大大下降;并由于經濟復蘇乏力,因此美國與以色列發(fā)動對伊朗戰(zhàn)爭的概率正在提高,從而擴大了石油價格中的地緣政治風險溢價。

    受其影響,國際市場石油價格近段時間以來一直震蕩走高,8月下旬已經逼近100美元/桶整數(shù)關口。如果今后美國、以色列與伊朗真的開戰(zhàn),并導致全面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國際市場石油價格將會迅速提高到120美元/桶,甚至更高價位。

    3.供應相對緊張,全球糧食減產問題進一步發(fā)酵。

    由于一些國家玉米、大豆、小麥減產,庫存量降至歷史較低水平,全球糧食漲價態(tài)勢已經確立。又由于大量資金入市炒作,加重糧食金融屬性,從而使得糧食減產問題發(fā)酵,推波助瀾價格上漲。中國雖然因為連年豐收,糧食庫存較為充裕,除大豆外,其他糧食進口依賴不高,有條件實現(xiàn)糧食價格相對穩(wěn)定,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亦不可能獨善其身,很有可能出現(xiàn)國內糧農惜售與槍購情況。況且,國內一些地區(qū)也遭遇了嚴重自然災害與病蟲災害,在獲取豐收的同時也支付了更高成本,因此需要在收購價格中考慮成本增加因素。

    尤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全球糧食減產,由此而引發(fā)的大豆、玉米價格飆升,會顯著提高國內生豬、家禽的飼料成本,再考慮到過去一段時期豬糧比價低于6:1的情況,即便國內口糧價格相對穩(wěn)定,但也有可能發(fā)生肉、蛋、奶、食油價格較大幅度上漲情況,由此增強城鄉(xiāng)居民的漲價感受。

    流動性泛濫增強未來市場價格上漲勢頭

    面對更嚴重經濟衰退的威脅,各國政府出于本能,會不惜一切刺激經濟增長。其中最主要途徑就是大量印刷鈔票,向市場源源不斷地注入流動性,并將利率降低到零,或者是接近于零的水平,一直到經濟復蘇為止。

    具體而言,這種極度寬松貨幣政策,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歐元區(qū)解體后,希臘等高負債國家通過貨幣急劇貶值方式甩掉沉重債務包袱,同時明顯增強其產品(包括旅游服務)出口競爭能力,重啟經濟增長引擎。這方面確實有歷史先例可循。

    譬如不久前,拉美國家就曾使用過這個“法寶”,化解了債務危機?,F(xiàn)今拉美國家經濟平穩(wěn)快速增長,貨幣儲備充足。其中巴西經濟總量在2011年超越英國,成為世界“老六”。據(jù)此分析,拉美國家經濟成果不僅為歐洲羨慕,其擺脫困境途徑亦有可能被仿效。

    2.歐元區(qū)避免解體,唯一可行辦法就是歐洲央行向美聯(lián)儲學習,大量購買其成員國債券,開辟穩(wěn)定的救助資金來源。圍繞這類建議,歐洲已經提出多種方案,現(xiàn)在只需德國點頭同意。雖然德國很不情愿,但也不排除為了避免更大損失, “兩害相權取其輕”,到最后關頭德國被迫妥協(xié)的可能。

    3.為了刺激與鞏固經濟復蘇成果,以及抑制龐大債務升值,作為對抗措施,美聯(lián)儲會擇機推出新一輪貨幣數(shù)量寬松。

    4.世界其他國家央行釋放流動性。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已經對此進行了呼吁,要求各國央行進行“放水”,以保障流動性充裕。

    世界各國大量注入流動性,貨幣競相貶值的結果,當然是全球流動性泛濫,從而為大宗商品價格觸底回升提供貨幣基礎。

    價格走勢分化對于宏觀經濟影響及對策

    如果歐元區(qū)真的解體,出口貿易進一步萎縮,拖累實體經濟繼續(xù)下行,大宗商品中的煤炭、金屬、礦石、橡膠等市場需求勢必遭遇重大沖擊,引發(fā)價格新的探底。在這種情況下,相關產品生產銷售企業(yè)的經營與財務狀況也會惡化。

    又由于基礎原材料價格碰撞成本底部后,會率先觸底反彈;而加工制造業(yè)產品因為需求乏力,無法將所增加的原材料成本完全轉移,因此加工制造企業(yè),比如鋼鐵、輪胎、化工等行業(yè)會利潤下降,虧損增多,日子不會好過,進而加大整體經濟下行壓力,如此惡性循環(huán)。

    為此,國家層面應當未雨綢繆,在加大貨幣寬松力度的同時,啟動更多的重大投資與消費項目,以增強國內需求動力,提高市場信心,消除經濟“硬著陸”風險。在這方面,我們大有可為。

    比如城市下水防洪設施建設,廉租房建設、環(huán)境保護建設,醫(yī)療與教育建設、強大國防建設等,所需要的人員、資金、物資很多很多,距離所謂泡沫過剩還很遠很遠,而我們又有很大能力。關鍵是將其旺盛需求與閑置資源(人、財、物三個方面)較好地結合起來。這些事情做好了,可以實現(xiàn)中國經濟更高增長速度。

    即便歐元區(qū)解體,煤炭、金屬、礦石、橡膠等大宗商品中價格出現(xiàn)新的跌落,但糧食、肉類等食品價格卻因為需求剛性、供應能力有限(土地、災害)與生產流通成本有增無減因素影響,而難以跌落,至多是其漲幅受到抑制而已。

    與此同時,如果地緣政治關系緊張,也會繼續(xù)推高石油風險溢價。因此,預計未來不太長的時間內,中國CPI指數(shù)(居民消費價格)迅速回落局面將會扭轉,食品性通脹特征明顯。對此當然不可掉以輕心。

    但即便如此,我們也應當繼續(xù)把穩(wěn)增長置于更加重要地位,提高對于物價上漲的容忍度,采取增加收入,提高弱勢群體補貼,降低稅收等措施對抗物價上漲,切不可抑制需求,尤其是合理需求。否則,中國經濟有可能陷入經濟滯脹,這是所有選項中最為糟糕的局面。

    (作者單位: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

    責編 何劍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