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3-20 22:10:47
受溫和“降準”利好影響,本周一(3月20日),A股小幅高開,隨后表現(xiàn)不佳,截至收盤,各主要股指以跌為主,上證綜指跌0.48%至3234.91點,深綜指跌0.32%,創(chuàng)業(yè)板綜指跌0.11%,科創(chuàng)50指數(shù)漲0.94%。
最近異常強勢的電信股集體殺跌,中國移動跌9.04%,中國電信跌9.93%,中國聯(lián)通跌9.59%。電信股殺跌不一定有什么特殊原因,畢竟這類個股最近漲幅已極大,獲利盤本身就易產生落袋為安的沖動。最近熱門的一些其他品種也有所殺跌,如信創(chuàng)、6G、軟件、新型城市化、中藥等板塊下跌。上漲板塊不太多,游戲、傳媒、芯片、貴金屬等板塊表現(xiàn)稍強。
3月LPR利率如期出爐,結果是所有期限利率均維持不變,該利率去年8月下降后連續(xù)7個月維持不變。由于上周MLF操作的中標利率不變,故這次LPR利率不變大致符合市場預期。
北向資金全天小幅凈買入16.02億元,連續(xù)第六個交易日加倉。相關市場方面,美股上周五下跌,港股恒生指數(shù)本周一收挫2.65%,匯豐控股跌6.23%。此外,美債收益率下跌,美元指數(shù)下跌。
外圍市場焦點是歐美一些銀行發(fā)生危機,最新消息是瑞銀或收購瑞信。銀行業(yè)危機使得投資者對歐美央行進一步加息的預期大幅削弱。上周歐央行仍然加息50個基點,但投資者對其進一步加息預期極弱。本周四凌晨美聯(lián)儲利率會議將結束,市場相信美聯(lián)儲屆時或加息25個基點,且年內大概率會轉向降息。
A股后市走向主要取決于我國經濟復蘇情況,外部因素差不多只能算中性——外部銀行業(yè)危機有可能沖擊其經濟,進一步弱化我國出口市場需求,由這個角度看,其對A股有潛在壓制;外部銀行業(yè)危機同時有可能使歐美主要央行加息周期提前結束,這有利于人民幣匯率,有利于國際資金流向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由這個角度看又有些潛在支撐。
內部因素方面,2月經濟指標基本出爐,經濟有所恢復。上周末出現(xiàn)降準利好后,當時我指出不至于會對A股構成強大支撐,因我覺得只有“經濟更顯著回升”才能使A股獲得內生性動能。
由于首季銀行業(yè)信貸方面較積極,而信貸情況作用于經濟指標有滯后期,故現(xiàn)在市場目光已開始轉向3月經濟指標。這個3月經濟指標通常會在月末或4月初開始公布,首份指標是制造業(yè)PMI指數(shù)。
一般來說,投資者對于后市依然可謹慎樂觀,畢竟對A股不利的疫情因素與海外加息因素均在消退。
操作方面,本周投資者可先關注美聯(lián)儲議息會議,然后視國內外情況變化再調整投資策略。
本周,上市公司年報進入密集期,個股會更頻繁出現(xiàn)暴漲暴跌,投資者應排除干擾,注意區(qū)別系統(tǒng)性與非系統(tǒng)性風險。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每經牛眼(微信號:njcjnews)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