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每日經濟新聞
    評論

    每經網首頁 > 評論 > 正文

    周子勛: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蘊藏重大改革信號

    2013-10-08 00:50:46

    ◎周子勛

    在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后,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目標任務是:到2020年,在全國基本建立比較完善的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制度,形成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相適應、高效合理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和供給體系,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顯著提高。

    眾所周知,對外采購公共服務在中國出現(xiàn)的時間不短,從1996年政府采購試點算起已有17年時間,但目前的采購發(fā)展仍比較落后。

    從某種意義上說,擴大政府公共服務采購并不是政策的全部,國務院在當前推動相關政策的背后,透露了更多的改革含義,如果執(zhí)行下去,對于政府和市場都具有重大的意義。以筆者之見,國務院擴大購買公共服務的改革方向,符合現(xiàn)代服務型政府科學執(zhí)政的理念。可以認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有助于地方政府從行政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有助于通過市場化的機制來完善城市管理,節(jié)約政府公共支出。正如有評論所言,政府擴大購買公共服務,不但使現(xiàn)代服務業(yè)有了發(fā)展平臺,而且有別于擴大生產能力的產業(yè)投資,既是實實在在的民生投資,亦是實打實的“有效內需”。

    《指導意見》提出,“教育、就業(yè)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要逐步加大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力度”,這就是一個重要信號。如果我們回顧李克強出任總理以來的改革就會發(fā)現(xiàn),這與“簡政放權”的思路是一致的,今后政府要向市場放權。過去,很多政府部門手里把持著審批,那就是拿著政策在弄權,支配資源分配。這也成為政府部門尋租和腐敗的重要來源。但如果交給市場去辦,那就不一樣了。在很多市場化的領域,市場的鑒別力和效率遠超過政府,如果由市場來承擔,效果將大為不同。中央強調的“改革紅利”,實際上就來源于這樣的改革。

    更重要的一個信號是,政府擴大向社會購買服務意味著政府將要“減肥”,這牽扯到成千上萬人的利益。今后如果擴大購買服務,政府就沒有必要維持那么大的隊伍了。

    需要強調的是,“政府減肥”并不只是實現(xiàn)政府改革的理想問題,它還與當前政府現(xiàn)實的財政壓力緊密相關。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財稅增收難度空前加大,從過去20%至30%的增速一下子降到個位數(shù)甚至零增長,各級政府的財政開支都高度緊張。但現(xiàn)在政府還在推減稅的改革,如果不“減肥”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也許會有人說,政府“減肥”之后沒人干活怎么辦?其實這個問題并不讓人擔心。即使現(xiàn)在政府把控著大量的資源和事權,很多該做的事情實際上也沒有人干。與其如此,還不如政府干脆放手,讓市場來干。

    國務院推動擴大公共服務采購的社會化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在新的內外壓力下,政府很可能會放權、減人、減事,而政府“減肥”將對今后的社會經濟發(fā)展都產生重大影響。

    對于地方政府而言,最重要的是建立透明的購買流程和完善的監(jiān)管機制。獨立的第三方監(jiān)督管理機制非常重要,因為公共服務領域資金回報率的確定、成本的核算、價格的確定、服務質量的標準等具有較強的專業(yè)性,經營者與消費者之間、經營者與監(jiān)督管理者之間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需要獨立的監(jiān)督機構評估信息的真實性和保證競爭的公正性。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熱衷于推進公共服務提供的市場化,是因為購買公共服務過程中,為政府提供了包括特許經營權在內的審批、服務價格和服務質量監(jiān)督管理等方面的權力,很容易在缺乏外部監(jiān)督的情況下滋生腐敗。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