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9-26 00:50:39
鑫苑中國與蔚藍卡地亞分別斥資9億與10億,強勢進入天府新區(qū)。鑫苑中國離開海外市場轉戰(zhàn)國內,試圖通過西部市場快速將企業(yè)規(guī)模擴大,降低其融資成本。而蔚藍卡地亞將土地定位為商業(yè)綜合體,而舍棄高端住宅,正是順應了市場的需求,也側面反映成都高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fā)自成都
每經記者 杜冉樂 發(fā)自成都
今年年初,鑫苑(中國)置業(yè)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鑫苑中國,NYSE:XIN)豪擲逾9億元,以50.3%的高溢價率拿下成都城南天府新區(qū)華陽街道一心社區(qū)的上百畝綜合用地。
然而,這場看似平常的拍地背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鑫苑中國這家被稱為“中原大佬”的低調房企,早在約7年前就以號稱 “第二個順馳”的高調姿態(tài)兇猛殺入成都樓市,但過去幾年里,其僅在城東開發(fā)有樓盤,至今,對該品牌熟知者寥寥。
實際上,鑫苑中國作為首家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內地房企,曾一度沉寂于國內房企龍虎榜,而選擇了大舉進軍美國市場。但從去年以來,鑫苑中國開始回歸國內樓市,與萬科、綠地等房企進行海外突圍的方向明顯相左。
鑫苑中國投資者關系經理賴乃幸表示,由于公司資產規(guī)模偏小,所以去年向西、向東集中發(fā)力,希望2~3年內把規(guī)模做起來。
前不久,百強房企光耀地產卷入資金鏈危局之中,資金鏈問題往往成為壓垮中小房企的最后一根稻草。對于鑫苑中國的逆市擴張,標準普爾近日將鑫苑中國的評級展望由“穩(wěn)定”調整為“負面”。
首次進駐成都天府新區(qū)
對于首次輾轉布局成都天府新區(qū),鑫苑中國董事長張勇給出的理由是,成都市場需求旺盛。這也是該公司加速西部布局的首個城市。
實際上,成都作為西部核心城市,自啟動第二輪西部大開發(fā)建設以來,尤其是隨著東部產業(yè)西遷、世界500強企業(yè)大舉落戶的過程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成都是一個很好的市場。”賴乃幸解釋說,鑫苑中國選擇進入城市的標準是人口達到500萬以上,當?shù)谿DP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另外,土地供應要持續(xù)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鑫苑中國在天府新區(qū)的地塊位于華陽街道一心社區(qū)1、3、5組,占地約7.5萬平方米,合計112.5畝,可售建筑面積約22.5萬平方米,容積率為3。
上述項目除了18萬平方米的住宅業(yè)態(tài)之外,還有4.5萬平方米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整個項目的土地總成本接近9.34億元。
為了獲得上述土地,鑫苑中國的拿地成本不低。據了解,上述地塊原本起拍價為552萬元/畝,但最終成交價高達830萬元/畝,溢價率接近50.4%,樓面地價4150元/平方米。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述已命名為“南湖·鑫苑鑫家”項目的一位置業(yè)顧問處獲悉,該項目于9月27日開盤,起售價為每平方米5500元左右。
另據鑫苑中國官網介紹,鑫苑鑫家項目位于成都天府新區(qū)核心區(qū)域,華府板塊與南湖板塊交界處。在多位成都業(yè)內人士看來,上述項目應歸為華府板塊。
不過,華府板塊過去兩年經歷房企瘋狂搶地后陷入低潮。今年以來,有媒體報道對華府板塊的不溫不火深感擔憂,尤其是今年將有價值110億元存貨推售,拿地成本偏高、生活配套不足的缺陷讓這個板塊頗為尷尬。
銳理數(shù)據成都樓市報告亦顯示,今年上半年,在大成都范圍內目前存量較高的區(qū)域包括了南延線華陽板塊與元華-站華板塊。
成都一位不愿具名的地產資深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標書,按照上述項目的樓面地價,再加上至少20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上述項目開盤售價可能不賺錢。
樓市逆襲隱現(xiàn)資本魅影
正當去年萬科、綠地、碧桂園等房企巨頭瘋狂征戰(zhàn)海外尋求突圍之際,早些年赴美上市的鑫苑中國卻在進軍國內樓市,儼然成了當前樓市的一匹“黑馬”。
不過,在過去幾年國內品牌房企銷售排行榜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很難找到鑫苑中國的銷售成績。據鑫苑中國官網透露,該公司海外業(yè)務重心仍在美國,歐洲和亞太(除中國之外)地區(qū)仍在規(guī)劃之中。
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披露的鑫苑中國財務數(shù)據顯示,該公司2010年總收入4.49億美元,凈利潤5114萬美元;2011年總收入6.87億美元,凈利潤1.02億美元;2012年總收入約9.15億美元,凈利潤1.57億美元;2013年總收入8.97億美元,凈利潤1.2億美元。
去年下半年以來,鑫苑中國加速國內布局市場,使得這家原本不為人熟知的河南房企進入大眾視野,不巧的是,中國樓市也開始步入下行通道。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去年拿下美國紐約布魯克林一個開發(fā)項目之外,從去年9月至今年4月,鑫苑中國通過并購或直接拍地等形式,迅速在蘇州、昆山、濟南、鄭州、滎陽、成都、三亞、長沙和上海9個城市拿地,其中上海、長沙等城市還是首次進入,總耗資接近70億元。
那么,鑫苑中國為何逆襲國內樓市?
實際上,從這家房企“專注于中國快速成長城市”的區(qū)域定位可窺見一斑。據鑫苑中國官網介紹,自去年10月收購昆山項目之后,張勇曾對外表示,“由于中國市場對住房的旺盛需求,我們計劃擴展發(fā)展框架。”
“面向未來,沒有足夠大的規(guī)模就會被邊緣化,房企擴大規(guī)模的賽跑,是一場必須參加,而且必須要跑贏的比賽。”鑫苑中國CEO王信琦在今年6月的公司內刊中寫道,如果海外市場是橋頭堡,那么國內市場就是主戰(zhàn)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按照賴乃幸的說法,公司發(fā)展正受到自身資產規(guī)模偏小的制約,而該公司去年以來的迅猛擴張與突圍與這種瓶頸密切相關。截至9月13日,鑫苑中國總市值不足3億美元。
實際上,鑫苑中國拿地擴張與其背后強大的海外私募資本融資密切相關。據了解,去年9月份,鑫苑中國向全球領先的私募投資巨頭TPG集中發(fā)行了1200萬股普通股(2.74元/普通股)和約7580萬美元且2018年到期的可轉債,總計融資1.086億美元。
去年底,鑫苑中國成功發(fā)行2億美元債券,期限截至2019年,但融資成本為13%。
另據相關報道顯示,早在2006年,美國藍山中國資本和EquityInternational公司旗下中國私募資本EIFundIIChina總計出資7500萬美元,除了部分作為充實鑫苑中國上市前的股本金之外,部分資金主要用于擴張拿地。
雖然鑫苑中國擁有較強的海外融資通道,但與萬科、中海、龍湖等國內龍頭房企相比,其融資成本高出許多。賴乃幸亦坦言,“你看我們海外融資成本不低,說到底還是資產規(guī)模小的緣故。”
“負面”評級凸顯擴張隱憂
今年中國樓市持續(xù)低迷,但在去年市場高點時,鑫苑中國的銷售業(yè)績和凈利潤仍然出現(xiàn)了同比下滑,而這一情況至今未得到扭轉。
今年5月,鑫苑中國發(fā)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約2.26億美元,同比增長33.6%;實現(xiàn)凈利潤1010萬美元,同比下降62%。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8月25日,標準普爾評級服務發(fā)布的鑫苑中國評級展望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鑫苑中國的杠桿率將會繼續(xù)放大,主要是因其利潤率下滑及舉債擴張。基于此,其對鑫苑中國的評級展望由“穩(wěn)定”調整為“負面”。
“由于展望修訂,我們降低了鑫苑中國的房企金融債券評級從cnBB調整到cnBB-。”上述評級報告強調說。
在上述機構看來,今年一季度,鑫苑中國披露的利稅折攤前的利潤率為10.8%,但去年同期這一指標為26.7%。今年,該公司的利潤率惡化程度遠超出了預期。
對此,賴乃幸表示,當前,標準普爾其實對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都下調了期待,因為年初以來,房地產銷售放緩,銀行信貸收縮。“我們上半年的銷售業(yè)績比去年有所增長,但與預期還有差距。”
此前,上海交通大學會計與財務系副教授陳欣在雪球財經投資平臺上表示,鑫苑中國目前利潤大幅度下滑,主要是因為其會計銷售收入較低。但該公司采用的是完工百分比法確認銷售收入。在眾多項目上馬之時,其各項費用都不低,而近期該公司在建工程確認成本的速度較低,導致多個季度利潤都不理想。
因此,這些利潤可能會在大批項目接近完工時釋放出來,因此,該公司明年利潤會相當不錯。
賴乃幸還透露,鑫苑中國正加速輕資產發(fā)展,尤其是去年拿下的所有地塊,已實現(xiàn)全部開盤。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