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 每日經濟新聞
      熱點

      每經網首頁 > 熱點 > 正文

      大尺寸漸成主流 面板產能過?;蚴莻蚊}?

      每經網 2015-05-26 00:27:39

      2015年,中國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相繼投產,有望使中國電子行業(yè)長期以來“缺芯少屏”的尷尬局面得到緩解,業(yè)內人士稱國內面板自給率在明年將達到80%左右。在面板“投資熱”過后,有關產能過剩的隱憂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每經編輯 歐陽凱     

      每經記者 歐陽凱 實習生 吳瞬 發(fā)自深圳

      2015年,中國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相繼投產,有望使中國電子行業(yè)長期以來“缺芯少屏”的尷尬局面得到緩解,業(yè)內人士稱國內面板自給率在明年將達到80%左右。在面板“投資熱”過后,有關產能過剩的隱憂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5月21日、22日在深圳舉行的中國智能電視和智能顯示高峰論壇期間,多位分析師和面板廠商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全球大尺寸智能電視逐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無需過度擔憂面板產能過剩問題,智能電視平均尺寸變大成為加速面板面積消耗的重要推進力量。

      中國電視平均尺寸全球增長最快

      在工信部《電子信息制造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要求平板電視面板自給率達到80%以上,一業(yè)內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正是在這一產業(yè)振興政策的要求下,面板廠商開始了大范圍的建廠運動。

      但據(jù)IHS DisplaySearch數(shù)據(jù)顯示,雖然2014年面板供不應求,但在2015年面板供需狀態(tài)將基本平衡,而今后幾年也將基本保持這一狀態(tài)。

      “我并不擔心面板產能過剩的問題,目前也沒有要崩盤的跡象,其實產能一直都是在跟隨需求增長的,而且也是能夠消化掉增長的產能。”IHS DisplaySearch大中華區(qū)研究總經理謝勤益說。

      在他看來,在全球大尺寸智能電視逐漸成為主流的情況下,無需過度擔憂面板產能過剩問題,智能電視平均尺寸變大成為加速面板面積消耗的重要推進力量。

      謝勤益表示:“2007年全世界平均的液晶電視尺寸是31寸,我們預測2017年之后也就是10年之后應該是41寸,而液晶電視市場大概每年是2.5億臺左右,這帶來的尺寸消化、對面積消耗的動能是非常大的。”

      同時,謝勤益認為今后幾年將是一個新的更換周期。“液晶電視成長最快的兩年在2008年到2010年,短短兩年間就成長了將近1億臺以上,如果你有印象的話,2007年那時候大家買的還是32寸,頂多是42寸,過了七八年之后,到了現(xiàn)在這些電視會替換為更大的尺寸,這也是未來一個重要的推進力量。”

      華星光電一內部人士也向記者表示:“液晶電視平均每成長1寸就會消耗掉兩座90K的8.5代線(記者注:不同公司測算方法不同),而且中國的電視平均尺寸增長在全球也是最快的,并且如果尺寸再變大,其消耗掉的面積將會呈指數(shù)級的成長。”在她看來,對面板產能過剩的問題無須過度擔心。

      京東方:看好大尺寸智能電視

      近年來,手機和平板類產品出貨量增長迅猛,然而傳統(tǒng)的大尺寸電視出貨量卻一直在低位增長。根據(jù)IHS DisplaySearch數(shù)據(jù),從2012年到2014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從16.5億臺突破到20.1億臺增長約25%,平板類則基本實現(xiàn)了翻倍從1710萬臺增長到3350萬臺,在移動終端出貨量迅猛增長的情況下,而傳統(tǒng)中的大尺寸電視則增長緩慢,2012年2.3億臺到2014年也僅有2.5億臺,同時未來幾年仍將維持較低的增長率。

      京東方戰(zhàn)略市場組織副中心長陳軍濤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移動端產品出貨量增長驚人,但無法取代電視類產品在面板消耗上的貢獻。

      “電視依然是目前消耗產能面積最大的應用類別。如手機雖然出貨量增幅較大,但其僅占面板整體出貨面積的7%,而電視類則達到了48%。”

      陳軍濤表示,從電視行業(yè)整體銷售金額來看,60寸以上的產品將會出現(xiàn)一個相對地強勁增長。“60寸以上的產品2014年銷售額在60億美元,但我們預估其產值規(guī)模在2021年將會達到149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2%,其出貨量在2021年將會從現(xiàn)在的800萬臺增長到2200萬臺,年均復合增長高達15%,相當于3到4條10代線的產能。我們預估65寸的電視將會占到其中的一半左右,60和65寸也是未來中大尺寸中的主流尺寸。”

      因此,在陳軍濤看來,盡管在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時代,大尺寸面板的關注度在逐漸的下降,但對于面板廠商來講,大尺寸面板的重要性仍然是不言而喻的,其對產能消耗面積的貢獻率是任何一個產品都無法替代的。而且隨著后續(xù)電視產品的大尺寸化,其對產能的需求還會持續(xù)地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謝勤益認為公眾擔憂面板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尺寸的增長會漸漸地達到一個成熟的狀態(tài)。他表示,除了尺寸增長之外,還有很多推進面板消耗的力量,比如包括從HD到FHD、新興市場的崛起,還有當前最熱門的4K等概念的興起。

      雖然業(yè)界和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無須過度擔心產能過剩問題,但同是IHS DisplaySearch研究總監(jiān)的張兵對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一個競爭型行業(y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供應過剩。“一個時間點或短周期會出現(xiàn)供不應求,但整體來講,面板既然是一個競爭行業(yè),沒有技術的壁壘、沒有行政的壁壘,每個廠商都能根據(jù)需求來擴充產能,沒有廠商會放棄這個擴充市場份額的機會,不會因為要過剩就不建了,整體上來看肯定是過剩的。”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