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7-23 16:10:08
每經編輯 段煉
近日,信陽市委市政府火出圈,源于當地市民在社交平臺發(fā)布的一則視頻。
視頻中,大人、小孩、老人在夜色中游玩散步,不少人在夜幕下拍照打卡。他們玩耍的背景處,掛著幾塊顯眼的白底牌匾:“中國共產黨信陽市委員會”“信陽市人民政府”。
政府大樓門前能隨意遛彎?視頻發(fā)布后,引來眾多網友圍觀。
有網友評論稱,“感覺關系一下近了許多,自信地表現,給當地政府點贊。”大多數網友都為當地政府的舉措伸出了大拇指。
此前,全國已有多地政府拆除圍墻、開放大院。
河南信陽市政府大院圍墻拆除 當地市民爭相游覽參觀
據大河報,7月21日,信陽市委市政府大院圍墻拆除,當地市民爭相游覽參觀的消息,陸續(xù)被媒體報道,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也引起不少人轉載。網友提供的一則視頻顯示,傍晚的信陽市委市政府大樓前,有不少市民在這里散步,還有一些市民在“遛娃”,三三兩兩地聊天,在大樓、花壇、水池旁拍照,一些小學生在玩滑板車,儼然一個公園。視頻發(fā)布者還附文:“信陽市委大院對外開放了,來玩。”
圖片來源:大河報
據了解,7月上旬,就有市民發(fā)現信陽市委市政府柵欄開始被拆除。信陽市委市政府院內東側,正在進行地磚鋪設,其中部分區(qū)域已經設置好新能源充電樁、劃好了停車位、種上了樹木和草坪。
7月21日,信陽市委市政府拆圍墻的消息得到了更大范圍傳播。
信陽市委書記蔡松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正常的工作,沒有什么稀奇的。未來這個地方就是一個開放式的公園或者說開放式的辦公場所,供群眾休憩、停車、活動。”
當被問到未來市委市政府大樓的安保工作如何安排時,蔡松濤稱:“我們就正常工作,正常開展,沒什么影響。”
另外,記者還從信陽當地市民處了解到,除了信陽市委市政府拆除圍欄(圍墻)外,還有一些行政事業(yè)單位機關也進行了圍欄(圍墻)拆除行動,新建綠地或噴泉等。
據極目新聞,7月21日,信陽市機關事務中心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信陽市委和市政府在同一棟大樓里辦公。十多天前,大院圍墻就已經拆除,市民可以進入游玩。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這位工作人員稱,市民隨時可以來散步、遛彎,大院也在做進一步改造,完善一些公共設施。
而據河南當地媒體報道,早在7月初,就有當地市民發(fā)現市委、市政府大院柵欄開始被拆除;院內東側重新鋪設地磚,并設置了新能源充電樁、新規(guī)劃了停車位,種上了樹木和草坪。
全國多地政府大院“拆墻”
機關拆圍墻、開放政府大院,近些年常常成為熱議話題。
據極目新聞,早在多年前,就有不少城市的政府大院曾宣布適時對民眾開放。
2014年4月30日,湖北省黃石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對外發(fā)布公告稱:從當年5月1日起,市級機關大院對市民開放,并歡迎市民進入機關大院內休息、參觀。開放時間為4月至9月的每天6時至22時,以及10月至次年3月的每天6時30分至21時30分。
三年前,江蘇省揚州市宣布在部分節(jié)假日開放政府大院,讓大院變成旅游打卡點。到了假期,市委大院不僅提供內部停車場,還推出了價格實惠的餐食,引大家紛紛稱贊“接地氣”。游客來到當地,先到市委市政府“打卡”,然后再去各個景區(qū)。
在今年2月的一場新聞發(fā)布會上,河南省安陽市宣布黨政綜合樓以及市人大、市政協(xié)機關大院將在周六、周日對外開放,并提供免費停車。冬季早8時至晚6時,夏季是早8時至晚8時。
據大河報,2015到2016年,湖南長沙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實施拆墻透綠增綠,實現機關大院綠色空間向社會開放、與市民共享,長沙市115家市級、縣區(qū)以及街道的機關單位的圍墻和圍欄,先后消失,歷史性告別“大院圍墻”時期。
2019年末,浙江衢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拆墻透綠”打造無圍墻城市,機關事業(yè)單位率先拆除圍墻,提升綠化品質,讓綠于民,敞開空間與民共享。截至2021年1月,衢州有233個“大院”的圍墻已拆或正拆,包括區(qū)縣鄉(xiāng)鎮(zhèn)的各類機構辦公大樓、機關事業(yè)單位、社區(qū)、國有企業(yè)等,一批沿街產權單位和住戶也都自拆圍墻。
四川樂山、河北正定、福建三明及杭州余杭區(qū)、湖北江陵縣等地,也都開展了機關單位拆墻透綠工作。
在河南,2017年2月13日起,短短兩三天內,濮陽市清豐縣陸續(xù)拆除了22家行政及公共單位的圍墻和大門,這些單位中包括縣委縣政府辦公樓。
2017年9月,洛陽孟津縣(現已改為孟津區(qū))搶抓百城建設提質工程機遇,積極試點推廣“拆墻透綠”,鼓勵機關單位、政府部門告別“大院圍墻”,敞開大門迎接市民群眾。截至2018年3月,累計有食藥監(jiān)局、衛(wèi)生計生委、廣電中心等23家單位拆除了圍墻,開放綠地面積1.2萬平方米。
2020年以來,開封市大力實施“拆墻透綠”工作,對沿街機關單位的實體圍墻進行改造,把原本由機關單位“獨享”的綠色向市民敞開。截至2021年5月,開封市區(qū)有18家單位實施了“拆墻透綠”,共拆除圍墻1897米。
專家:是文明和進步的體現
據大河報,7月22日,河南省委黨校黨建教研部副主任楊偉民給大河報·豫視頻記者分析,客觀上講,信陽市委市政府是拆墻透綠,為群眾提供一個更方便休憩、停車、游玩的公共場所,往深層看,是在打通政府機關與群眾的一道阻隔,在拆政府、黨員干部與群眾心里的墻,方便群眾與政府機關更好地對接。
楊偉民說,政府機關、黨員干部和群眾中常存在一堵“無形的墻”,群眾如果看到政府機關高高在上,非常威嚴,甚至感覺遙不可及,內心會不認同,不親近,有距離。十八大以來,黨在群眾中已經形成了非常高的威望,作風能力方方面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還需要進一步地做實、做細。
在楊偉民看來,拆有形的墻,看似是很小的一步,也是一種形式,但形式和內容互為表里,形式能慢慢影響內容,對它的影響要進一步評估。
放在能力作風建設年背景下,此舉更值得關注。“能力作風建設,包括服務群眾能力、解決群眾問題的能力提升,通過機關大院拆圍墻,更方便群眾與黨員干部對接溝通,這就是踐行能力作風建設的一個很生動的實踐。”楊偉民說。
據極目新聞,“政府大院變成一個老百姓可以隨便進出的地方,這是文明和進步的體現。”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拆掉圍墻,打通政府和外界的連接,無論是在空間和心理上都進一步拉近了民眾和政府的距離,也意味著現代政府越來越開明,也更開放。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政府大院也是公共資源,應該為群眾所用。讓民眾來享受環(huán)境、納涼、停車,就是對公共資源的一種充分利用,實現公共資源的共享。
另外,極目新聞記者發(fā)現,國內有少數城市曾經開放過政府大院,但在一段時間后又對開放時間進行限制,或者直接悄悄取消了開放措施。
針對這種情況,竹立家稱,個別地方有這種反復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安?;蛘攮h(huán)境管理上的壓力,對開放時間進一步規(guī)范的措施可行,并不是倒退。”
竹立家說,政府大院變身“公園”,面對更多的人群,管理模式也會相對發(fā)生變化。只要總體趨勢是進一步向外開放,有些許反復不是問題,“在不斷地反復中進步。”
十多年來,每年都會有地方政府開放當地政府大院的消息,但今年信陽拆掉政府大院圍墻,依然獲得高度關注。竹立家稱,這說明政府機構是否開明、開放一直是廣大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希望后面更多的機關單位、大學等機構向外敞開,真正融入市民生活。”
編輯|段煉 杜恒峰
校對|程鵬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極目新聞、大河報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742809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