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9-15 22:26:03
每經記者 黃小聰 每經編輯 葉峰
自趙詣離開農銀匯理基金已近半年時間,9月14日,泉果基金發(fā)布公告稱,將發(fā)行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一只公募產品,該基金將由趙詣管理,這同時也是趙詣跳槽后的首次亮相。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產品將設置3年最短持有期,于10月13日正式開賣,首發(fā)限額為100億元。
股票資產占比60%~95%
因行業(yè)大咖王國斌以及冠軍基金經理趙詣而備受關注的泉果基金,終于要發(fā)行第一只公募產品了。
9月14日,泉果基金發(fā)布公告稱,公司將于10月13日至10月21日發(fā)行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作為一只混合型產品,該基金股票資產占基金資產的比例為60%~95%,其中投資于港股通標的股票占股票資產的比例為0~50%。業(yè)績比較基準為滬深300指數收益率×60%+中證港股通綜合指數(人民幣)收益率×20%+中債綜合全價指數收益率×20%。
值得一提的是,該基金設置3年最低持有期,同時在首發(fā)上設置了100億元的募集上限。
不過,最值得關注的還是該基金將由趙詣?chuàng)位鸾浝?。履歷顯示,趙詣曾任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中小盤研究員、機械研究員,農銀匯理基金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投資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投資部總經理等。現任泉果基金公募投資部基金經理。
從過往履歷上不難看出,公募冠軍趙詣最早是研究機械行業(yè)出身,2017年開始管理權益類基金,所管理的第一只基金為農銀匯理研究精選混合,累計管理時間超過5年,2019年和2020年陸續(xù)開始管理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混合、農銀匯理工業(yè)4.0混合、農銀匯理海棠定開混合等基金。
趙詣之所以被投資者廣泛關注,在于其2020年一炮而紅,不僅拿下了2020年度的公募冠軍,而且其所管的產品包攬了當年的行業(yè)前四名。
在拿到冠軍一年多之后,趙詣于2022年3月卸任農銀匯理多只基金的基金經理,并跳槽至泉果基金,轉眼已近半年時間。
泉果基金核心團隊曝光
隨著該基金相關資料披露,關于泉果基金的核心人員構成也浮出水面,其中公募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包括:總經理王國斌、副總經理姜荷澤、公募投資部負責人戴駿。
王國斌、姜荷澤作為發(fā)起設立泉果基金的其中兩位股東,其實都是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管)的“老人”,王國斌曾任東方資管董事長,姜荷澤曾任東方資管總經理助理。
戴駿雖未直接披露履歷信息,但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他也曾在國泰基金、金鷹基金任職,其中在金鷹基金主要管理的是固收類產品。
另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泉果基金的投研團隊還建立了包括基金經理、行業(yè)研究員、宏觀研究專家、量化專家、財務專家、泉果智庫專家團等在內的立體化專家型投研團隊。
除了趙詣、戴駿,有著15年證券從業(yè)經驗的量化專家胡卓文,以及17年行業(yè)經驗的財務專家游瑾等,均已加盟泉果基金。
會不會又成為一個爆款?
發(fā)行資料披露后,業(yè)內更多的關注在于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會不會又成為一個爆款?
畢竟有著冠軍基金經理的加持,再加上行業(yè)大咖的號召力,以及趙詣在新能源賽道上的過往表現,都可能成為該基金的賣點。特別是今年以來,新能源行業(yè)相比其他行業(yè),還是有比較不錯的結構性機會,這讓投資者不至于信心全無。
而在趙詣看來,A股市場仍將有結構性機會。隨著各項制度進一步推進,A股可投公司的行業(yè)分布更廣、發(fā)展維度也更豐富,結構性機會可期。此外,他認為,中國經濟正向高質量增長轉型。數字經濟下的智能化轉型以及能源革命下的綠色化轉型,都為相關行業(yè)提供了寬廣的發(fā)展空間。
與此同時,他將更加關注有“增量”的方向:一是技術進步帶來需求提升的方向,包括新能源和5G應用;二是在“雙循環(huán)”下的國產替代、補短板的方向。
除了這些看點,近日泉果基金還發(fā)布公告稱,韋海菁任公司副總經理。履歷顯示,其曾是東證資管機構業(yè)務部副總經理,也曾任職中國民生銀行上海分行浦江支行行長、副行長、行長助理等職務。
如果屆時渠道方面給力,不排除該基金有可能一天就結束募集,而從該基金設置100億元的上限,以及只設置了不到10天的募集期,也能看出泉果基金對于該基金大賣的信心。
不過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這只基金設定了3年的持有期,對于含持有周期的基金,投資者還是要提前規(guī)劃,同時該基金如果大賣,意味著規(guī)模超百億元。而百億級別的主動管理基金,對于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是一個較大的挑戰(zhàn)。因此,投資者還是需要綜合考量,不要盲目追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