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每日經濟新聞
    新能源

    每經網首頁 > 新能源 > 正文

    大運汽車欲2023年底前完成IPO 計劃5年內完成20萬輛產銷目標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1-04 14:29:09

    每經記者 李星    每經編輯 孫磊

    “2022年公司一次性推出4款高端車型,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公司經過多年研發(fā)和籌備的成果。”在2022廣州國際車展期間,大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遠勤山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2022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高速發(fā)展年,也是各項核心技術趨于成熟的一年,成本進一步降低,公司認為在2022年推出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和新車型是最佳時機。

    圖片來源:企業(yè)供圖

    作為大運汽車集團旗下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遠航汽車在2022成都車展上正式發(fā)布,同時旗下四款全新車型——遠航Y6、遠航Y7、遠航H8、遠航H9完成全球首發(fā),售價區(qū)間為30萬~60萬元。

    在本屆廣州車展上,遠航汽車再次攜遠航Y6、遠航Y7、遠航H8、遠航H9亮相,同時發(fā)布了其與博世、華為、阿里等供應商聯(lián)合打造的高端豪華純電平臺——B.H.D。“4款車型都將在今年上市,其中遠航Y6預計在5~6月份開始上市交付,其他三款車型計劃在9~10月份完成全部上市交付。”遠勤山告訴記者,2023年,公司對遠航汽車不設銷量目標,2024年才是遠航汽車的發(fā)力年。

    5年完成年銷20萬輛目標

    在經歷2022年“缺芯”、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上漲、供應鏈緊張等影響后,以蔚來等為代表的車企紛紛開啟全棧自研模式。不過,對于遠航汽車來說,則更傾向于合作。

    此次廣州車展發(fā)布的B.H.D平臺正是遠航汽車與博世、華為、阿里等企業(yè)首次合作的成果。“我們主要采取跟其他企業(yè)合作,共同研發(fā)的模式。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事,自主研發(fā)花的錢更多,效果還不一定好。”遠勤山稱,如果僅靠自己,20年都可能達不到遠航汽車現(xiàn)有4款車的水平。

    不過,有觀點認為,面對智能網聯(lián)電動車領域日趨“內卷”的競爭環(huán)境,車企的技術自研水平或許比供應鏈整合能力更為重要,如果過多依靠供應商方案,其產品在成本控制及后續(xù)迭代升級方面或將存在難題。“我們合作的這些企業(yè),很多知識產權都是我們的,比如我們拿著圖紙,既可以讓博世做,也可以通過比質量、比價格找別的供應商做。如果這些企業(yè)要給別人做就一定要改,跟我們一模一樣是不行的,這在技術合約上都有約定的。”遠勤山說。

    大運集團并非新能源乘用車領域的“新人”,其創(chuàng)建于1987年,以“大運摩托”起家,并于2004年進入商用車領域。隨后,大運集團分別于2015年和2017年啟動新能源商用車和新能源乘用車發(fā)展戰(zhàn)略。

    圖片來源:大運汽車官網

    官網信息顯示,大運汽車現(xiàn)有在售新能源車型兩款——遠志M1和悅虎。“2022年遠志M1和悅虎銷量超1萬輛,2023年銷量將達5萬輛。”遠勤山表示,2024年,公司預期銷售目標超過10萬輛,其中遠航汽車銷量為5萬輛,遠志M1和悅虎累計銷售7萬~8萬輛。

    遠勤山表示,大運汽車規(guī)劃的第一步是,要在5年內完成年銷20萬輛的目標。

    籌備香港或境外IPO

    啟信寶數(shù)據顯示,成立于2007年的大運汽車,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銷售和服務于一體的汽車制造企業(yè)。公司主要從事重卡、中卡、輕卡、其他專用車輛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fā)、生產及銷售。公司擁有山西運城、湖北十堰、四川成都三大整車生產制造基地,以及廣東廣州皮卡生產線。

    事實上,以摩托車起家的大運汽車發(fā)展至今,經歷了摩托車到商用車,再到新能源汽車三大產業(yè)轉型。“有人總感覺造卡車、摩托車,不如造小轎車高檔。其實卡車的制造難度非常之大,能把卡車做好,就能把小轎車做好,只要是好的東西,消費者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遠勤山表示。

    不過,遠勤山也坦言,布局新能源汽車后,前期所需投入資金非常大,這也是大運汽車難以維持持續(xù)盈利,從而選擇退市的原因所在。

    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04370

    公開消息顯示,2016年12月,大運汽車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9月,公司向實控人遠勤山,以及海爾創(chuàng)業(yè)等幾家機構發(fā)行2.21億股,募資17.7億元。募資完成僅一個月后,大運汽車隨即宣布將從新三板退市。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2018年12月大運汽車再次宣布在創(chuàng)業(yè)板申請上市,擬募資51.7億元。2020年7月2日,大運汽車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在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的申請文件被受理,并按照規(guī)定進行了審核。不過,該申請于2021年2月9日被大運汽車主動撤回。

    隨著高端新能源車品牌遠航汽車和新車型陸續(xù)推出,大運汽車上市計劃再次提上了日程。“我們計劃在2023年年底完成在香港或境外上市,等我們有較高盈利時,再回歸A股。”遠勤山告訴記者。

    封面圖片來源:大運汽車官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汽車行業(yè) 新能源汽車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