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韩文无线码,亚洲国产呦萝小初,欧美日韩亚洲日本,最新中文国产一区二区

<dd id="ie4w4"><s id="ie4w4"></s></dd>
  • <strike id="ie4w4"></strike>
    <strike id="ie4w4"></strike>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圍繞加速能源低碳轉型和化石能源替代 這場能源安全高峰對話透露出重要信息

    每日經濟新聞 2023-06-30 16:08:52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石碧談到,目前我國每年大概有7億噸石油的使用量,其中有5億噸依靠進口,一旦發(fā)生不良事件,通過海運航線而來的石油就會遭受巨大影響。這種情況下,應該重視生物質產業(yè)的發(fā)展。此外,多位與會專家也談到了清潔能源、新能源對化石能源替代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每經記者 陳星    每經編輯 董興生    

    作為第十九屆西博會的重要專項活動,中國能源安全高峰對話于6月29日在成都舉行,來自全國的200多位能源領域相關部門負責人、著名專家學者、頭部企業(yè)代表等共聚一堂,共話共謀國內能源安全與發(fā)展趨勢。

    在對話環(huán)節(jié),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石碧談到,目前我國每年大概有7億噸石油的使用量,其中有5億噸依靠進口,一旦發(fā)生不良事件,通過海運航線而來的石油就會遭受巨大影響。這種情況下,應該重視生物質產業(yè)的發(fā)展。此外,多位與會專家也談到了清潔能源、新能源對化石能源替代的急迫性和重要性。

    加快新能源發(fā)展和化石能源替代

    在當天下午舉行的中國能源安全高峰對話現(xiàn)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石碧,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藏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多吉,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執(zhí)行董事、黨委書記余國等專家學者和業(yè)界精英獻計獻策,深入探討并交流了新時代我國能源安全面臨的諸多挑戰(zhàn)以及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應對方法策略等話題。

    活動現(xiàn)場 圖片來源:主辦方供圖

    石碧在對話中提到了從源頭把握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他表示:“目前我們國家(每年)大概有7億噸石油的使用量,其中有5億噸依靠進口,一旦發(fā)生不良事件,通過海運航線而來的石油就會遭受巨大影響,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造成難以想象的影響。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重視生物質產業(yè)的發(fā)展。”

    石碧認為,生物質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潛力,它可以替代石油進口量的40%。此外,生物質作為材料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即材料和能源的雙并用,比如將建筑材料使用完后,又將其作為能源材料。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生物質的應用,以美國為例,目標是到2030年,有45%的材料和能源用生物質來替代。歐盟也設定了目標,到2030年有30%到60%的經濟化學品用生物質來替代。

    多吉則在對話中談到了地熱能源的重要性。他表示,相關部門報告顯示,地熱總量是目前地熱年均總消耗量的45萬倍。但是如果沒有技術進步,“我們不能完全利用地熱能源”。

    他談到,地熱能源是清潔的、可再生的,資源總量是巨大的,利用方式是多樣的。發(fā)電、休閑、康養(yǎng)、養(yǎng)殖業(yè)、加工業(yè)等方面,地熱都可以發(fā)揮很大作用,因此,有條件的地方應當因地制宜開發(fā)地熱。

    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天府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雷憲章則談到,保障能源安全是一個大的紅線,從國家總體能源結構來看,其中72%的石油靠進口,這是最大的一個風險點。所以要化解這個風險點,就是要替代石油。

    要解決能源替代主要有兩個路徑。“第一點是節(jié)能降耗,我們國家現(xiàn)在單位GDP的能耗是德國能耗的2.9倍。德國在低能耗的情況下仍然把節(jié)能降耗作為它的一個重要抓手,所以這對我們是一個啟發(fā)。未來我們(要)更大力度地、更全面地、著重地解決整個流程再造的過程。”雷憲章談到,“第二點要盡快地(實現(xiàn))用清潔能源、低碳能源,對化石能源,特別是石油的替代。要實現(xiàn)替代,核心是兩點,第一點是大力發(fā)展氫能,第二,熱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國家電投集團四川電力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慶葭提到,不僅要加快新能源的發(fā)展,包括太陽能、風能、地熱、生物質發(fā)電等多種能源的發(fā)展,還要加速能源的低碳轉型,加速化石能源的替代。

    《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正式發(fā)布

    活動現(xiàn)場,《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2023)正式發(fā)布。該白皮書是目前國內關于能源安全領域的首個白皮書,是首次以我國能源安全為主題編制的能源安全類白皮書,由四川大學、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合作編制而成,以系統(tǒng)性、科學性、前瞻性的高度視野,全面審視我國能源安全和提出應對措施,主要內容包括能源安全概念演進及其新視野、我國能源安全取得偉大成就、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挑戰(zhàn)、我國能源安全問題尋根究本以及踔厲奮發(fā)確保國家能源安全五大部分。

    四川大學黨委書記甘霖表示,系統(tǒng)把握能源安全的形勢之變、內涵之變,尋求能源安全的治本之策,這是能源安全的“中國之問”與“時代之問”,是主辦方舉辦中國能源安全高峰對話、發(fā)布《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2023)的初衷所在。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主任劉輝介紹了《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提出的背景。他表示,從國際來看,糧食危機、能源危機、氣候危機等各種的危機事件使得我國能源安全面臨嚴峻的外部挑戰(zhàn)。

    劉輝表示,《中國能源安全白皮書》是目前國內關于能源安全白皮書的首部研究,通過綜合、綠色、韌性三個關鍵詞,來體現(xiàn)它的專業(yè)性。從綜合的角度來講,白皮書提出多元互補、三鏈融合、源網荷儲一體;從綠色來看,白皮書提出雙碳目標、能源轉型與能源安全的協(xié)同;從韌性來看,提出了能源韌性、能源治理韌性與突發(fā)應急事件的應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能源危機 能源 中國 新能源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