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jīng)濟新聞 2024-07-08 15:49:51
每經(jīng)記者 段思瑤 每經(jīng)編輯 董天意
日前,乘聯(lián)會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前6個月,國內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982.8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411.9萬輛,同比增長33%。
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情緒盎然,讓自主車企深度受益。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長安汽車、奇瑞、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自主車企,銷量相比去年同期均呈增長態(tài)勢,大部分同比增幅在兩位數(shù)。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和出口市場,自主車企獲得了明顯增量。
從排名上看,今年上半年,排名前三的比亞迪、長安汽車和奇瑞集團銷量均超過百萬輛,吉利汽車也只差“一步之遙”,與緊隨其后的東風汽車、長城汽車拉開明顯差距。
自主三強上半年銷量超百萬輛
上半年,“百萬銷量”成為自主車企能否進入前三的“門檻”。
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1~6月,比亞迪累計銷量161.3萬輛,同比增長28.46%。今年以來,比亞迪多次調整旗下車型價格策略,年初以“電比油低”的口號陸續(xù)推出部分系列車型的“榮耀版”,將A級車的價格打入8萬元以內。5月底,比亞迪新推出的秦L DM-i和海豹06DM-i車型最低定價低于10萬元,更是對B級車市場產(chǎn)生沖擊。
比亞迪之后,長安汽車和奇瑞集團累計銷量分別為133.41萬輛和110.06萬輛。其中,奇瑞集團半年度銷量首次突破百萬輛。從增幅來看,奇瑞同比增長48.4%,比亞迪同比增長28.46%,長安汽車則同比增長9.74%。
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汽車與“百萬輛”僅差“一步之遙”。今年1~6月,吉利累計銷量為95.57萬輛,同比增長41%。在此背景下,吉利將全年銷量目標上調約5%,從190萬輛增至200萬輛。
此外,東風汽車自主板塊猶如一匹銷量“黑馬”,1~6月累計銷量為66.4萬輛,同比增長45.5%,這一銷量數(shù)據(jù)超過了長城汽車(累計銷量55.97萬輛),打破了原有的市場格局。
與前述自主車企相比,長城汽車今年上半年的沖勁明顯不足。長城汽車公布的官方數(shù)據(jù)顯示,6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9.8萬輛,同比下滑6.55%,已連續(xù)兩個月負增長;今年前6個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為55.97萬輛,同比增速為7.79%。在上半年自主車企銷量排名中,長城汽車已不再前五名之列。
與頭部玩家相比,賽力斯、一汽紅旗今年前6個月累計銷量約20萬輛。其中,一汽紅旗批發(fā)銷量20.15萬輛,同比增長 42.6%;依靠AITO問界全系銷量的增長,賽力斯累計銷量為23.58萬輛,同比增長155.85%。
海外市場暫定“五虎”格局
今年上半年,自主車企在海外市場的攻勢依然猛烈。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自主車企在海外市場的銷量增幅均超過兩位數(shù),也誕生了海外“五虎”。其中,奇瑞憑借53.22萬輛,同比增長29.4%的出口銷量,拿下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奇瑞的銷量中,有接近一半來自海外市場。
除奇瑞外,今年1~6月,比亞迪、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在海外市場的銷量不相上下,分別為20.34萬輛、20.32萬輛、20.15萬輛和19.74萬輛。
有觀點認為,當前,自主品牌正逐漸形成針對全球不同特征市場的差異化出海道路。比如,在東南亞、中亞等出口核心地區(qū)建廠;對于歐洲等具備本土強勢品牌的市場,開始嘗試以技術輸出為核心的“新合資”模式;對于非洲等低消費能力國家,采取以直接出口為主的模式。相關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品牌汽車到2030年將在中國以外的地區(qū)實現(xiàn)900萬輛銷量,市場份額增長至13%。
而自主品牌受益于智能電動產(chǎn)品的優(yōu)勢,正加速出海尋找增量,市場份額或因此進一步提升。信達證券研報預測,2024~2026 年,汽車行業(yè)淘汰賽將加速,車企將在規(guī)模、成本和技術間進行決戰(zhàn),合資品牌份額或將從目前的40%以下降低至20%以下,其釋放出的20%份額將是自主品牌的成長空間。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jīng)《每日經(jīng)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jīng)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