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3-09-03 22:02:39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評論員 張蕊
近期,上市房企密集發(fā)布2023年中期業(yè)績報告。據中指研究院統計,截至2023年8月30日,已有96家A股和H股上市房企發(fā)布2023年半年報。據該機構監(jiān)測,96家上市房企上半年營業(yè)收入均值為119.9億元,同比下降4.8%,凈利潤均值為7.2億元,同比下降19.3%,其中,68家企業(yè)凈利潤同比下降,行業(yè)整體盈利持續(xù)走弱。
地產市場的表現對宏觀經濟走勢意義重大。具體而言,房地產對宏觀經濟具有“3456”效應,即房地產經濟活動占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接近三成,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占銀行信貸的比重接近40%,房地產業(yè)相關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的50%,房地產占城鎮(zhèn)居民資產的60%。
事實上,上半年房地產市場下行狀況正拖累宏觀經濟。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58550億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資44439億元,下降7.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3%。
不過,正因為房地產市場的重要性,使其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抓手。近兩個月來政策密集釋放利好信號,一線城市相繼表態(tài),房地產政策調整的落地細則有望加快出臺。
而就在這幾天,廣州在一線城市中率先宣布執(zhí)行首套房貸款“認房不認貸”,深圳在同日發(fā)布通知,宣布自8月31日起實施“認房不認貸”。此后,上海和北京也相繼官宣執(zhí)行“認房不用認貸”政策措施。至此,四大一線城市全部落實“認房不認貸”政策。
一線城市向來被看作全國政策的風向標,對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有明顯效果,也將帶動更多城市跟進和落地相關舉措。筆者注意到,除了四大一線城市外,已經有廈門、中山、佛山、江門、惠州、東莞、武漢、鄂州、成都、重慶等多地提出實施“認房不認貸”政策。
而這一政策的利好則非常直觀,對于在外地有過貸款記錄本地無房的新市民,以及本地“賣一買一”的置換家庭而言,政策優(yōu)化后,這兩類群體再購房首付比例及貸款利率將得到較大改善,同時房地產相關稅費也有望按首套執(zhí)行,購房門檻和成本都會有明顯下降。
政策官宣后,各地房地產市場的反應立竿見影。以北京為例,有房產中介就表示,政策出來后,看房量有所增長,對未來兩個月的成交量持樂觀態(tài)度。上海“認房不認貸”執(zhí)行首日,則有樓盤訪客量增近四倍。
房地產市場表現活躍,這是著力點之一,有利于釋放剛需。
“金九銀十”是傳統的房地產銷售旺季,而11~12月則是開發(fā)商沖業(yè)績的關鍵期。筆者認為,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若利用好這幾個月的窗口期,未來房地產市場有望觸底回升。
當然,對于坊間“房地產市場馬上要起飛了”的言論,筆者認為也不應過度樂觀,考慮到去年底疫情沖擊帶來的低基數,今年房地產市場能夠企穩(wěn)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更多相關報道詳見02版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